首页  -  
站内检索:

山区发展香菇养殖产业的利与弊

内容来源:系统管理员发表时间:2018-03-12 08:35:00浏览量:
 

——侯家寨乡党委书记  刘玉泽

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扭转板栗独大格局,我乡不断推广香菇养殖,鼓励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对全乡的地理环境、杂木资源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交通情况。我乡
距遵化市区10公里,国道112线南北穿越全乡,14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横贯全境,与京、津、唐三市距离均不超过200公里,并有承唐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快捷。
    2、杂木资源贮藏情况。我乡是遵化市最北部的山区乡,因此有大量的杂木资源,根据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全乡可供发展香菇产业的杂木资源中,林地面积可达1907公顷。
    3、劳动力资源情况。据统计,全乡19个行政村中,在家的劳动力共5781人,其中60岁以下的老人和18岁以上的青少年可达4000人,而且在走访中发现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
    4、试点村的效益情况。
我乡针对山区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出台扶持推广政策。实行统一规划,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分别在侯家寨村、秋科峪村规划建设了20亩香菇养殖小区,水、电设施全部配套,实行统一管理,方便群众生产。在技术服务方面,我们定期邀请市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现场指导,乡农技人员长期跟踪服务,协调关系,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侯家寨村、秋科峪村等试点带动情况发展态势较好。

截至目前,全乡已投入资金260万元,建香菇大棚23个,发展冬季香菇60多万棒,夏季香茹6万棒,预计年可增加收入200万元。
     二、发展香菇产业的前景分析
    (一)有利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专家论证。发展食用菌产业,已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力提倡和支持发展食用菌。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李玉教授说,食用菌产业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拉动广大菇农致富,成为广大农村扶贫的有效途径,是很有潜力的现代有机农业、特色农业。
    2、有适宜香菇发展的气候环境。我乡地处长城南麓,四季分明,常年降水丰富,温度与湿度,都适宜杂木生长和香菇种植。同时,有大面积的树下空地发展夏季香菇的养殖。
   3、有周边乡镇发展香菇产业的先进经验可借。我市的平安城镇、东新庄镇等地都发展相对成规模、管理技术与配套设施较完善。我乡从加强宣传培训入手,发放科技资料3500余份,累计培训农民800多人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200人次,为群众提供学习技术的机会,这为我乡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不利因素
    香菇产业是一项前景相当广阔的朝阳产业,但在我乡大规模发展香菇产业,存在着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人们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不少群众还一直期望着两眼向上,甚至在我们的村干部中,还存在着依赖政府的思想,开拓意识不强,怕担市场风险,有的村民讲合同守信用意识差;有的村民质量不过关不按技术要求去做,有的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  

 2、杂木资源分布、人力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对称性。我乡山多地少,人力资源大村没有空余土地,有的有资源的村基础设施差,水、电、配套不全,不利于发展成规模的种殖小区。
    3、砍伐杂木资源与林业政策的相抵触性。我乡的杂木资源除百姓房前屋后种植的外,绝大部分位于林区,且属于国家补偿不准随意砍伐的公益林,而大规模的发展香菇产业,势必需要砍伐大量的杂木资源,这样如果失控而造成过度砍伐,就会与林业法等有关政策相抵触。
    (三)市场分析
    食用菌是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目前全国食用菌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全国食用菌产值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香菇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糖类并存的突出特点,含有许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份,享有“天然保健食品”、“蘑菇皇后”的美称。香菇是我国产销量增长最快的食用菌(总产居第二位)。从国外市场来看,我国食用菌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东南亚和欧美,而非洲、拉美、马来西亚等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具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就国内来说,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需求的增长,食用菌消费量稳步增长,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三、几点建议
    面对我乡发展香菇产业的有利条件和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趋利避害,妥善发展”的方针:
   (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一是规模控制。对于杂木、劳动力资源丰富、村级班子有战斗力、村民积极性高,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组,优先种植。二是区域规划。全乡各方面符合种植香菇条件的侯家寨、秋科峪、片石峪等村为重点进行连片开发。三是坚持可持续。实行边种菇边造林,重点是造速生的意扬、枹桐、椿树等阔叶树种,确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机制,努力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在产业开发科技服务中,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推行技术承包与项目承包制,以技术推广包项目、包基地,技术员包农户等形式,建立责任权利相结合的新型服务体系,巩固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队伍,按照“科技+基地+农户”组织形式,把新技术、新品种研究、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户生产技术服务捆绑起来,增加科技服务的实效性。二是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围绕产业建设,进一步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按照“扶龙头就是扶农民”的基本思路,认真处理好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利益共同体,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模式。三是积极创办种植协会或合作社。按照“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意识。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菇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增加菇农收入。

セリーヌ バッ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