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的调研报告
-----小厂乡乡长---王久峰
小厂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依靠科学发展,建设以生态文明为主的农业产业是广大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小厂乡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呈现出发展健康、 速度快、拉动力强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概况。小厂乡位于我市东北部、地处山区,北靠长城与承德市兴隆县为邻,东与迁西接壤,乡人民政府地址在小厂村境内,我乡总面积92.9平方公里,现有山场面积13.9万亩,耕地面积6225亩,辖23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总户数4723户,总人口16108人。第一产业以林果业为主,板栗为优势产业,是我市京东板栗的主产区,2012年板栗产量达3200吨,销售收入达4200万元。第二产业以采、选矿为主。第三产业主要是劳务输出,约2000人在外打工。境内有著名的明代古长城、古戏楼。小厂乡葱郁的植被,纯朴的人情,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极大的商机。(二)发展状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开展“技能型”乡政府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全乡兴建起种养小型产业风气,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种植板栗新品种、夏季菇,规模养殖猪、羊、鸡等均得到很好的突破。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3年上半年, 全乡累计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1620 万元, 同比上年增长为14.6%,农民人均纯收入3288元, 同比上年增长8.7%。
二、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况
小厂乡属于典型的北方山区气候区,地处长城脚下,气候条件良好,山场面积大,植被覆盖率高,矿产资源丰富,适宜京东板栗、发展旅游业及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由于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群众观念落后,多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一部分群众依靠矿山开采富起来后,缺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想法与破例,大多数农民主要以板栗种植为主要收入。但近几年由于对非法矿山的治理,采矿业面临生产困境,如何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寻小厂乡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
三、调结构、促发展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为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我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建设繁荣幸福绿色新遵化总体目标,按照一条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两翼齐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新民居建设),三轮驱动(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农村治理长效机制、构建多元化支农体系)的总体思路,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因地制宜,积极抓好现代农业建设
一是集中精力推进长城狩猎场有机板栗生产示范基地、新品种实验基地和科技培训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基地总面积1580亩,与科研院所和市林业局建立合作关系,全程实行有机化管理,全面实施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到目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标准化春剪工作,老树改劣换优50亩,嫁接本地优良品种210亩,引进新品种3个,试验面积5亩,投入资金30万元。组织技术培训10期,培训农民1500人以上,全乡推广新技术面积10000亩。二是抓好畜牧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分户饲养”新型畜牧业生产模式,在三里店村规划了占地120亩,总投资800万元的大型养猪场,年出栏万头以上,现正在整理场地,已投资130万元,争取年内完成基建工程。三是调整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重点抓了以栗蘑为主导品种的夏季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建南北两个示范区,菌棒规模20万棒。
(二)凝神聚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为抓手,靠项目增活力、增动力、挖潜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一是抓好洪山口长城狩猎场二期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完成投资400万元,进行了人工湖扩建、水上石拱桥修建、休闲度假农家院基建及附属工程配套。同时,加强与北京龙脉千禧有限公司合作,积极申请纳入清东陵旅游一体化旅游项目,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二是在招商引资和农产品深加工上做好文章。充分利用好市鼓励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谋划项目引进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结合我乡板栗资源丰富优势,兴建一批仓储和深加工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重点抓好与山源公司合作,投资1200万元,储藏能力千吨以上的冷藏库项目建设。计划一期投资1000万元,占地14000平米,解决本乡板栗销售难及受市场影响大、年际收入不稳问题,现已完成30亩土地流转,正办理项目立项审批手续及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三)积极探索,深入开展农村改革
围绕农村改革中的重点领域,着力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农村资产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等确权登记扫尾攻坚,已完成总任务的90﹪,保证年底完成任务。二是抓好村级集体财富积累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京城,实现最大限度盘活农村资产要素,增强农村自身发展能力。三是抓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以洪山口冷库项目和三里店养殖项目占地为推手,开展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广工作,力争全乡土地流转率达到15%,并抓好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试点筹建工作。
四、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分管副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产业发展领导组和实施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引导那些以采、选矿业抚富起来的企业主转变经济发展思路,乡政府与市发展改革局联系,争取项目,实现投资转型。
(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率先垂范,培育专业户,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五)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化进程,现已成立了“绿雨食用菌合作社”和板栗协会。
五、存在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此项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水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 “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六、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 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现有产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种养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三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各类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农业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